建设方案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
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博仁动态>正文

京师博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案

时间:2022-09-14

一、方案背景


     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,习总书记明确指出,要“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,培育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”。
   
      当前,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,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。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,竞争压力不断加剧,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,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,加强心理健康服务、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迫在眉睫。

       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改善公众健康水平、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,是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、提升公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的关键措施,是培养良好道德风尚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,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、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及居民自治良性互动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举措,是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、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源头性、基础性工作。
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,连续发文,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。


二、方案理念
 

1.一个中心


 

    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“党政主导、民众受益、专家参与、机构发展”为中心,确保方向正确,目标明确,服务专业,执行高效,倡导多方参与、多方受益,为民众提供方便、可及的心理服务。

 

2.两个理论

2.1 心理服务生态系统理论

    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依据生态系统理论,在服务个体的同时,服务重要他人及与生活、工作、学习密切关联的社会机构,激活多角色协作赋能,建立起社会支持网络,促进心理健康发展,构建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”的心理服务生态系统。
 

2.2 全人发展理论

      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依据全人发展理论,把人的全面发展、潜能充分发挥和人格完善作为追求目标,着眼人的精神、智能、体能、事业、情绪、社交等方面,提升社会适应能力,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。

   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为个人与家庭、组织、社会等3个层面提供服务,实现:

    个人&家庭:心理健康、能力提升、家庭幸福等

    组织:文化建设、凝聚力、执行力、团队精神等

    社会: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积极向上、亲善友爱的良好社会心态,社会治理等

3.四个原则

   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规划、工作实施,遵循系统性、递进性、长效性、可操作性等四个基本原则:

    系统性:着眼所有人的所有问题,进行循序、系统、连贯的服务

    递进性:内容逐步递进,深入引导解决多层次问题

    长效性:从理论、机制、执行、保障、管理、考核等方面具备可行性、可持续性,确保长效运行

    操作性:流程规范,机制保障,资源支持,让更多人好执行、执行好

三、方案内容

1.建设标准化心理服务阵地

      以实际工作为核心,以心理学中的学科理论为依据,以工作结果最大化为目的,在社区、学校、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基层组织和单位选取固定地点作为心理服务阵地,进行科学专业的装修设计,配备专业心理服务设备,探索适合本单位的心理健康与服务模式和方法,形成科学标准体系,为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服务阵地,促进心理健康工作的有序开展,为居民提供专业、便利的心理服务。

2.配备系统化大数据心理服务平台

      根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,采用“互联网+”的模式。即借助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科技,为社会各类人群提供涵盖教育、咨询、测评、跟踪、预警等功能在内的全面的、系统的大数据社会心理服务平台,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专业技术支撑,满足大众更便捷、更优质、更及时的社会心理服务需求。

3.培养专业化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

      采取教练式心理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,着重培养“两大理论”和“十二项能力”。为社会心理服务阵地组建一支结构合理、职责明确、训练有素、爱岗敬业的心理服务队伍,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短缺的瓶颈问题。
      从实际心理服务工作内容出发,对心理服务人才队伍,按从易到难的顺序,分阶段、分层次地进行工作胜任力培养。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涵盖面授研讨、网络学习、成长小组、实践指导、平台与工具支持等多种形式。设置“4+6”协同赋能模式,制定助力计划、晋升机制和荣誉机制,激活心理服务人员的能动性,保障心理服务工作长
期、高效运行。

4.开展多元化社会心理服务

      按照社会心理服务的需求,为支持并保障各地方专业人才队伍的工作开展成效,100多位专家亲自担纲,针对社会心理服务的3大领域,从不同方面开展心理服务,提高人民社会适应能力,培育良好社会心态

5.实现规范化心理服务机构运营管理

      为社会心理服务站点以及地方心理机构提供专业指导,提升专业及运营人员服务能力,对社会提供标准规范化的心理服务;组织定期的工作评估,为机构的产品、管理、服务等提供发展建议与指导;提供平台支持,在遵循保密原则的基础上,协助建立征信机制、工作对接机制、业务监督机制等,促进地方及机构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网络的完善。同时使其具备健全的工作职责、规章制度、服务标准、服务流程、专业考核、晋升、档案管理、设备管理等制度,完善的心理产品及社会心理服务方案,长效的运行机制,保障地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。

6.凝练科学化工作成果及提升影响力

      根据各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际工作开展情况,联合合作机构,组织心理服务领域的专家、学者成立课题研究小组,围绕心理服务过程中热点、难点、焦点问题进行理论研究、实践探索和应用验证,通过论文刊发、工作成果报告,总结盘点,举行研讨会、行业峰会、纸质媒体及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,立体展示工作成果,树立典型,打造示范效应,科学引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,为推动全民心理素质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。同时构建项目品牌美誉,提升心理服务影响力,促进心理服务全民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,带动全国范围内的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。

四、客户见证

北京

   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,将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建设纳入2019年重大民生实事项目,并列入市政府折子工程和全市社会建设工作部署要点。

    北京市西城、朝阳、海淀、房山、怀柔等5个区被列为全国首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,积极探索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模式,为北京市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积累先进经验。

    2018年7月,北京市成为“心关爱·进百城”公益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首批落地实施地区,表明北京市将大力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,科学、有效地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。

    2018年8月3日,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建设动员部署会在京举行,推进工作落地实施。

    2019年3月28日,北京市海淀区心理服务中心成功落成,标志着北京市的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全面开展。

    2019年5月4日,“心关爱·进百城”心理科普公益活动暨百位心理名家向祖国70周年献礼心理科普大讲堂在中国科技馆举行启动仪式,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,运用心理学的方法,实现个人心理健康、能力提升,培育良好社会心态。

    自2018年9月至今,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工作组完成对北京市16个区县的100多个站点的实地考察与调研,为北京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与依据。

 

 

 

推荐文章